拉萨岩蜥

Laudakia sacra   Smith
   

  44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尾部鳞片排列成环,每3环组成一节;脊鳞由前到后排成纵行,不斜向中线;体侧小鳞间无分散的较大鳞片;背面黑褐色鳞片缀成网纹或断离成不规则横纹;雄性有肛前及腹部胼胝鳞。
形态 全长雄性(132+222)mm(西藏拉萨),雌性(120 + 181)mm(西藏林芝)。
身体壮实,背腹扁平。头略呈三角形,头长大于头宽;鼻孔较大,卵圆形,位于靠近吻端的两侧,恰在吻棱下方或跨棱上;眼大小适中,瞳孔圆形;鼓膜较大,圆形,几与眼径等大,位于表面,可透见其下方的耳柱骨。吻鳞宽大于高,其上缘凸出呈弧形;头背鳞片大小不一,吻背与枕背的鳞片较大且隆起或起棱,眶背中央者较大而平滑,颌角与颈侧有成短行或成丛的锥鳞。顶眼不明显,呈一小白点。头侧鼻鳞卵圆形,前端较窄,与吻鳞及第一上唇鳞相切,鼻孔位于鼻鳞中央,开口向外侧;鼻鳞后端与上睫脊相隔2枚小鳞,上睫脊显著且略上翘,其前端超过眼前角与鼻孔间距的中点甚多;上下眼睑被覆小鳞,眼睑游离缘鳞略呈锯齿状,眼下方有一行弧形排列的起棱鳞片,此行鳞片与上唇鳞之间相隔2行小鳞;眼后颞部鳞片较大且具棱;鼓膜上缘有一行较大棱鳞,与其上方相邻的颞部鳞片几等大,鼓膜前缘下角有2枚锥鳞。上下唇鳞每侧均为8-11枚,以9-10枚为多。颏鳞倒三角形,为头腹最显著大鳞;与下唇鳞平行有2行窄长鳞片,向内侧鳞片渐小,过渡到颔部中央细小而隆起的鳞片。无喉囊。有明显的肩褶,褶缘有数枚较大的刺鳞。颈背中线有一行低矮的刺鳞,形成痕迹的颈鬣。躯干背面脊区鳞片较大而具棱,鳞棱相连呈纵行但不斜向中线;脊区两侧背鳞渐小,过渡到体侧均匀一致的粒鳞,从肩前沿肩部上弯有一皮肤褶皱,往往不连续到胯部,其间没有分散的大鳞;躯干腹面鳞片与脊区背鳞大小相似,排成整齐的横行及斜行。雄蜥有肛前及腹部胼胝鳞,林芝2雌肛前可见两小团胼胝鳞。四肢较发达,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超越甚多,后肢贴体前伸达腋下或肩前;四肢背面被覆强烈起棱鳞片,股后缘细鳞间杂以刺鳞。尾圆柱形,基部较扁平,尾基以后被覆强烈起棱的大鳞片,排列成环,尾腹每3环组成一节。
福尔马林液浸标本背面棕褐色,部分鳞片色黑,形成黑褐色网纹;头背亦有部分鳞片色黑。腹面浅褐色。
MA Smith (1935:214)关于本种原始描述记拉萨附近1雄蜥头体长140mm,尾长250mm。 Ananjeva等(1990)报道最大雄性(CAS 170555)头体长147mm,尾长246mm;环体中段一周有鳞223-256枚(n=6)。
核型:2n=36, 12V+24m, NF =48,一对NOR位于No. 2长臂端部(曾晓茂等,未发表资料)。

大小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生活于多罅隙及石砾的石山地区;白天活动,睛天日出后匍匐于石上晒太阳;警觉性高,遇惊扰立即向石缝深处爬去。杂食性,胃内食物有昆虫及植物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采于拉萨郊区药王山、色拉寺、哲蚌寺附近石山上,林芝途中公路旁岩壁上。解剖1973年6月4日在林芝布久采集的一雌蜥(CIB 73 I 5006),输卵管内有卵左3右4枚,卵径25mm * 12mm,尚未开始发育,推测拉萨岩蜥为卵生,产卵期可能在7月左右。Ananjeva等(1990)报道拉萨岩蜥的领域性,通常一成年雄性与数雌及幼体占有一堆石砾。垂直分布范围海拔3000-4100m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于多罅隙及石砾的石山地区;白天活动,睛天日出后匍匐于石上晒太阳;警觉性高,遇惊扰立即向石缝深处爬去。杂食性,胃内食物有昆虫及植物。

国内分布

我国西藏自治区特有种。目前已知分布范围大致在拉萨以东、南迦巴瓦山以西,沿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藏南谷地。
西藏:拉萨、朗县、林芝(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)。Ananjeva等(1990)
报道也采于羊八井以南52.4 km海拔3990m地方。
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MA Smith (1935)依据我国西藏拉萨附近标本发表喜山鬣蜥拉萨亚种(Agama himalayana sacra),认为它与指名亚种的区别是,拉萨亚种体型较大(头体长140mm,尾长250mm),以及除肛前胼胝鳞外,腹部也有胼胝鳞。Ananjeva等(1990)研究了拉萨亚种模式标本系列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美国Berkeley加州大学联合考察标本(CAS 170545-170557),并与本属亚洲产一些种类比较后,将拉萨亚种上升为种,提出拉萨鬣蜥( Stellio sacer)的鉴别特征是:体型较大,头体长120-150mm,尾长180-240mm;喉褶较亚洲产其他种稍发达;体鳞较小;有一极低矮但可看出的颈鬣;脊鳞排成互相平行的纵行;体侧鳞间未杂以较大鳞片或鳞丛;雄蜥腹部有一团胼胝鳞;尾基部四分之一以后的鳞片组成3环或4环一节;以及色斑的特点。

查看标本 西藏:拉萨西郊1 ♂ (CIB 73 I 5001),拉萨药王山 1J (CIB 73 II 010),拉萨色拉寺5♂♂2♀♀3JJ (CIB 73 II 5022-73 II 5029, 73II5343, 73 II 5045),拉萨哲蚌寺1 ♂ 1♀IJ (CIB 73 II 5030, 73 II 5032-73 II 5033),林芝布久1 ♂3♀♀1J (CIB73 I 5002 , 73 I 5004-73 I 5007),朗县1 ♂ IJ (CIB- W6947, CIB-TP22898)。